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薪火相傳,感動人心:竹美館「藝海揚芬」影像發表會見證臺灣文化傳承的力量

發佈日期:2025-07-22


藝海揚芬發表會大合影
為傳承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7月21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小白宮隆重舉辦「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影像暨刊物發表會」。本次活動不僅是對藝術家畢生奉獻的致敬,更是一場文化記憶的重現與藝術教育的盛會,透過影像、文字與民族誌研究方法,展現臺灣藝術家在習藝歷程中的堅持與精神,喚起社會大眾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發表會中貴賓合影(左起一至五為葉敏芳老師、凌春玉老師、計畫主持人鄭飄、葉于正館長、國寶掌中戲藝師陳錫煌)

江明珠老師(中)及賴秀峰老師(右2)是臺灣舞蹈界的燈塔

影像細心紀錄,見證文化匠魂

本次發表的四位國寶級藝術家分別為:

  • 銅鑼工藝師林烈輝與林烈旗兄弟,承襲父親林午的技藝,聯手第三代林浩賢,將手打鑄造的傳統技術推向世界舞台,讓臺灣銅鑼之聲悠揚國際。
  • 掌中戲藝師陳錫煌,為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子,高齡94歲仍堅持創作與教學,面對傳統掌中戲式微的現況,他誓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展現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 舞蹈家江明珠,受劉鳳學啟蒙走上舞蹈之路,曾赴港澳、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實踐民族外交,並培育眾多舞蹈人才。如今90歲的她仍期許百歲時能再度與舞蹈界交流,見證新世代的舞藝綻放。

這些藝術家在習藝過程中歷經無數挑戰與磨練,影片中呈現他們如何在技藝中尋找生命意義,如何在文化中堅守初心。他們的故事不僅令人動容,更是臺灣文化精神的具體展現。


林烈輝(左)、林烈旗(右)兄弟齊心傳承銅鑼技藝

藝海揚芬精華兼具文化深度與高度

計畫主持人鄭飄在致詞中深刻指出:「『藝海揚芬』的核心宗旨在於用文化語言書寫匠魂,讓經典在民族誌中永續流傳。他們的藝術成就和工藝技術,是江河萬古長留,永不止息,是後人可以不斷參考、學習的典範與標竿。」他以杜甫詩句讚頌藝術家們的精神與技藝,強調文化的價值不僅在於技法,更在於生命故事的延續與精神的傳承。

葉于正館長亦表示:「文化藝術比槍砲彈藥更具力量,因為它能感動人心。『藝海揚芬』不論是有形或無形資產,皆在於強調文化的力量與傳承的價值。四位人間國寶皆有傳人、有故事、有精神,才成就經典。」


左起:藝海揚芬計畫顧問葉敏芳、中華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凌春玉在主持人引導下分享與發表會藝術家相關的故事

各界共襄盛舉,宛如文化盛會

活動現場雲集各界藝文人士,包括中華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執行長林冠婷、工藝之家陶藝師陳威恩、「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評審委員黃中泰、公會堂開幕展版畫藝術家林耀堂、中華世界客家婦女協會榮譽顧問劉玉蘭、國寶級燈藝師蕭在淦、資深攝影家陳次雄、藝術家周秀釵、前新竹縣教育局局長鄭飄、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凌春玉、藝海揚芬計畫顧問葉敏芳及多位資深文化志工等,共同見證臺灣藝術文化的重要時刻。

賴秀峰理事長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禮讚,更是代代延續的承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尊敬傳統,珍視記憶,也勇於讓藝術之火照亮未來。」

文化薪火不息,全民共享感動

「藝海揚芬」民族誌影像計畫自110年啟動,至今已邁入第五年,累計記錄33位北臺灣九縣市的資深藝術創作者。計畫透過民族誌研究方法與行動智慧記錄架構,完整保存藝術家的創作軌跡與人生歷程,並製作成刊物與影像,讓珍貴文化得以薪火延續、代代相傳。

本次影像與刊物已同步上架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https://www.nhclac.gov.tw),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線上觀賞、學習與分享。透過紀錄片、文字專訪與影音展示,民眾可近距離感受藝術家的生活節奏與創作溫度,領略藝術之於生活的力量與意義。

Podcast:薪火相傳:竹美館「藝海揚芬」影像發表會全程


2025第一冊專刊線上翻頁版

彩樓簾後 宛然人生—陳錫煌

舞藝綻放 璀璨閃亮—江明珠


千錘百鍊 傳世銅鑼—林烈輝、林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