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重新開展

發佈日期:2022-07-12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歷經二個多月閉館進行展示更新,將於12日重新開館,臺博館邀請民眾一同召喚史前巨獸,走訪「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進行探索之旅。古生物館自2010年完成古蹟修復開館以來,矗立在展廳中央的黃河巨龍、特暴龍,翱翔於天際的翼龍,以及悠游在海中的蛇頸龍及滄龍,均已堅守崗位十餘年,為提供民眾更優質的觀展體驗,臺博館啟動展示更新計畫,亦同步進行鯨豚骨骼標本及巨型古生物展件等清理修復作業,讓展館以嶄新的面貌與大家再次相見。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是「臺灣領導型的博物館」,歷年領軍臺灣各博物館參與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大會,獲得許多豐碩成果。此次古生物館的展示更新,特別感謝許多學術界協助,讓博物館可以藉由有趣的展示,傳遞背後強大的知識力量,具體實踐今年ICOM主題「博物館的力量」,以博物館改變世界。
 
李永得指出,臺博館所在的區域,除了臺博系統四館,另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郵政博物館等,眾多的古蹟再利用為博物館,逐漸形塑為「全臺密度最高的博物館群」樣貌。但是,臺博館本館在其100多年的歷史中,卻始終存在土地屬於臺北市政府,且經過多年的交涉,至今仍然無法順利移撥,每年須繳納300多萬租金予北市府的處境。
 
「一年300多萬的預算也許是小事,但是代表的是政府重不重視文化?」李永得強調,未來的文化政策應該中央與地方共同重視,以首都博物館群政策為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地方政府與市民。文化部一定會持續與臺北市政府溝通,期盼未來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除了發揮博物館的公共任務,更要讓首都博物館群作為臺北市的「文化地標」,成為國人及國際認識臺灣最重要的場域,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產值。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今年8月份即將在捷克舉辦三年一次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布拉格大會,以「博物館的力量」為主題,期待全球的博物館在面對艱困的疫情危機,都能持續積極朝向永續發展、數位創新、社群教育的目標,為大眾帶來正向的社會影響力。臺博館也正積極透過展示教育傳遞環境保護等議題,並運用創新科技加入更多的互動裝置,讓觀眾更容易親近博物館。
 
本次展示更新於展場入口打造「時間長廊」引領觀眾穿越時空,走進古生物世界,配合展示主題新增三葉蟲3D動畫、可觸摸的復活菊石及「召喚史前巨獸」AR互動裝置、第五次大滅絕模擬場景及改造動物光牆等,期以豐富多樣的展件與互動裝置,串連去年更新完成的貝殼步道,帶領觀眾探索生命演化的史詩。
 
「古生物大展」依地質年代順序,劃分為15個展示單元。展覽以地球形成為起始,透過三葉蟲、菊石、鸚鵡螺、海百合等化石展件,回顧古生代繁盛的海洋樣貌,展廳中央為稱霸中生代陸海空的史前巨獸,觀眾可跟隨著恐龍、水棲爬行動物、翼龍等展件,探索古生物從海到陸的演化進程及滅絕原因;接續的展示單元動物光牆、貝殼步道則象徵走入新生代的現今。此外,特別展出左鎮動物群及澎湖動物群的哺乳類動物化石,展現臺灣古生物的獨特樣貌及生物多樣性。
 
臺博館表示,本次特別展出珍藏多年、高達180公分的蜥腳類恐龍股骨(大腿骨),觀眾可近距離與之相較高低,感受恐龍的巨大;以及中生代白堊紀的琥珀,罕見地保存了羽毛,可探究恐龍與鳥類的關係;抹香鯨及小虎鯨骨骼標本則裝設框架,呈現其身形線條及尾鰭,展露鯨豚外形和動感姿態。希望透過此展回望地質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引領觀眾探索生命演化的精采歷程,並反思現今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進而珍視臺灣所擁有的豐富生物多樣性。
 
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臺北市襄陽路25號)
時間:週二到週日每日9:30-17:00
官網:https://www.ntm.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