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首創臺灣工藝聯合醫院 「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正式啟動

發佈日期:2022-09-01

阿爸的陶壺破了、阿嬤的藤椅鬆垮不穩了怎麼辦?過去可能選擇丟棄或是擱置,原因是大眾並不了解工藝可以修復再生。現在,臺灣首創的工藝聯合醫院可以幫你診斷修復,惜物愛物,循環延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於8/31舉辦「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合作備忘錄(MOU)簽署暨「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啟動儀式。聯盟成員包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奇美博物館、朱銘美術館代表以及修復師廖偉淇、陳高登等出席聯署,現場亦有許多國內博物館、大專院校、工藝產業及工藝家等代表出席,共襄盛舉。

工藝中心張仁吉主任表示,臺灣綠工藝的精神價值包含自然、循環、平衡、寬容和生命力,工藝除了開發、創新,保存修護的觀念亦相當重要,其具有工藝價值中循環、生命力的精神。工藝是文明的積累,在我們往前看注重創新的同時,也須關注過去的文化保存,但由於臺灣長期缺乏國家單位整合修護資源,提供需求者專業的窗口;再者,臺灣修復產業常見有古文物、建築工藝構件以及現當代藝術作品等亟待維修復,但因社會資源分散、交易成本過高、缺乏媒合通路及整合平臺。因此,工藝中心召集國內檢測修護界的各專業學術單位、團體或個人工作室等成立「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共同建置「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服務窗口。「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是國內堅強的修護國家隊,成員各具所長,透過資源支援與互助、異地分工合作及資訊整合,提供大眾專業友善的服務,服務對象可能是博物館、美術館、文化資產,亦有可能是常民家裡丟棄的物件。同時,工藝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累積四十多年工藝專業檢測經驗,透過聯盟結合各專業修護領域的資源,提供工藝檢測修護服務,猶如醫院的體檢、衛教保健到診斷治療,如同一所工藝的聯合醫院。「臺灣工藝檢測修護聯盟」將共同在學術研究、專業認證、技術服務、人才培育與教育推廣等面向進行資源共享與專業交流,逐步累實臺灣檢測修護資料庫,連接國際動向與新知,提升國內檢測及修護專業量能。

藝術修復研究領域代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詹景裕校長表示,跨域合作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期待學校各研究領域如古物維護、博物館維護、樂器維護等,透過聯盟合作以及平臺的啟動,集結眾人之力,提升國內修護專業。傳統工藝修復領域代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則說,學校的古蹟修復、建築文物修護及相關藝術領域系所有相當豐富的資源,期待未來透過聯盟合作在國內修護人才培育面向持續精進。而歷史建築保存領域代表中國科技大學張偉斌副校長分享,學校將透過聯盟合作,從古蹟修護角度出發,為臺灣的工藝修護創造新機;另外,科學檢驗與分析領域代表正修科技大學龔瑞璋校長指出,科學儀器檢測在工藝修護領域具有相當重要的角色,透過科技應用讓更多工藝物件及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代表需求大眾的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啓村表示,樂見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的啟動,工藝修護不僅是物件修護亦是文化保存,意義非凡。

「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啟動儀式特以陶瓷修復中的「鋦釘」技術,請聯盟成員一起在看似破裂的陶盤上打釘,象徵「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向大眾開放,傳達工藝的保存意識,提供工藝品修護的專業服務。工藝中心說明「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秉持循環、再生的綠工藝精神,達到預防性保存、工藝品維護教育等觀念,並運用現代科學性檢測、修復知識和技術,進而達到修護人才專業養成及資源共構共享;即如同2022年國際博物館學會(ICOM)新的「博物館定義」所強調的社會性功能,包含「對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多樣性與永續發展。強調實踐意義「以倫理的、專業的和社區參與的方式運作及溝通,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娛樂、沈浸、反思和知識分享」。

「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即日起開始受理申請。一般民眾、收藏家或團體組織等所擁有或管理的古建築、歷史文物、藝術作品、生活工藝及其他類型之工藝,有檢測、修復及維護需求,皆可透過「國家工藝檢測修護平臺」網站(https://tcdr.ntcri.gov.tw
)提出申請,或電話撥打0800-222-800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