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舍整修不熄火!「中山青年藝術獎」十年有成,公私協力為青年創作鋪路
發佈日期:2025-11-03

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與中山獎得主合影(左起書法類簡宏名、油畫類林正哲、王蘭生館長、水墨類柯驎晏)
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的「中山青年藝術獎」今年邁入第十年里程碑。即使館舍因整修暫時閉館,這項為臺灣年輕藝術家打造的年度盛事仍未停歇。昨(2)日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及展覽開幕,展現公部門在推動藝術發展上的高度韌性,更突顯十年來與畫廊協會「公私協力」為青年藝術家鋪路的實質成果。
本次「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作品展」移師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二樓展出,共展出水墨、書法、油畫三類別的 52 件得獎作品。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特別感謝藝文推廣處提供場地,讓這個屬於年輕人的重要平臺得以延續。

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右)致贈感謝狀予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詹素貞處長(左)
中山獎不僅是獎勵,更是「藝術市場入場券」
王蘭生館長強調,「中山青年藝術獎」已成為青年藝術的重要品牌,尤其十年來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的長期合作,使首獎得主能直接進入「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專業市場,成功為青年藝術家搭建了與產業接軌的橋梁。
這項「接軌市場」的實質效益,也獲得本屆「中山獎」得主的一致肯定。水墨類首獎得主 柯驎晏 坦言,中山獎對他極具意義:「它是一個有年紀限制的比賽,希望早點拿到。除了獎金能支持創作生活外,它提供的藝博會和國父紀念館個展機會,都為我們創作者帶來極大的曝光。」油畫類首獎得主 林正哲 則分享了創作與生活的平衡:「我參加過許多屆,一直挑戰自己找到能與觀者共鳴的題材,這次挑戰成功了!教職以外的時間能思考創作,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活上調劑。」書法類首獎得主 簡宏名 則認為,這個獎項是對傳統根基的肯定:「這次獲獎是評審對我們深入古典傳統功夫的肯定。未來希望除了精進傳統,還能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反映生活與社會現象。」三位得主的心聲,具體勾勒出中山獎在鼓勵創作、支持生活、乃至銜接市場上的「三位一體」功能。

「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油畫類中山獎得主林正哲與作品留影

「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水墨類中山獎得主柯驎晏與作品留影

「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書法類中山獎得主簡宏名與作品留影
評審見證十年革新:「臺灣書風」朝向視覺化
在頒獎典禮上,評審們也肯定了中山獎十年來對藝術思潮的引導與見證。
- 油畫類評審代表蘇憲法教授,這位 1973 年全國青年書畫比賽首獎得主,對獎項深有共鳴。他讚許本屆作品「從寫實到超現實皆展現創意與個性」,並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探索題材與風格。
 - 書法類評審代表蔡明讚社長則指出,臺灣書法已形成獨特的「臺灣書風」,從歷屆中山獎可見傳統與現代兼容的創新趨勢。他強調,當代書法正朝「視覺化、造形化、抽象化」發展,年輕書家應勇於結合現代視覺觀念,開創新局。
 - 水墨類評審代表孫翼華主任也表示,中山獎十年見證了臺灣青年藝術的蓬勃發展,感謝獎項提供舞臺,讓年輕人用細膩的觀察與真誠的創作回應當代社會。
 
堅守平臺功能,持續為青年發聲
今年「中山青年藝術獎」總獎金達 157 萬 5 千元,選出 39 位得獎者。除在臺北展出外,明(2026)年也將巡迴至馬祖民俗文物館與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擴大展覽的能見度。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詹素貞處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陳菁螢理事長等貴賓均出席盛會,並承諾未來將持續深化公私合作。王蘭生館長最後期勉,即使面對館舍整修的挑戰,中山青年藝術獎仍將堅守其平臺功能,持續為臺灣藝術的未來世代點燃創作之火。

「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展場一隅
國立國父紀念館「2025中山青年藝術獎」得獎名單
【水墨類】得獎名單
--------------------
中山獎 | 柯驎晏
第二名 | 吳惠淳
第三名 | 徐志誠
佳作獎 | 蔡名璨、張益昇、吳軒慧、李駿偉、陳廷彰
入 選 | 王靖淇、邱國峯、陳宗煜、徐兆甫、張簡可筠
【書法類】得獎名單
--------------------
中山獎 | 簡宏名
第二名 | 施承佑
第三名 | 林柏彣
佳作獎 | 鄭仕杰、邱琳媛、陳立夫、王于升、紀冠地
入 選 | 巫智穎、曾凱揚、王政麟、胡禕倩、施長志
【油畫類】得獎名單
--------------------
中山獎 | 林正哲
第二名 | 周妤蓉
第三名 | 陳奕儒
佳作獎 | 蔡欣蓉、潘柏仁、劉俞廷、曾意平、葉哲瑀
入 選 | 孫玉佳、張軒堯、邱泰寬、劉政融、劉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