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工藝遶境」新竹最終站:《風動》科技與工藝交織的風城篇章正式登場

發佈日期:2025-04-15

歷經一年的全臺巡迴展演,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工藝遶境」最終站—「風動」展,於4月12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隆重開展。此展自113年6月5日南投首站啟動後,歷經臺北、彰化、臺東與臺南等地,深入臺灣各地工藝文化的脈絡,最終落腳素有「風城」之稱的新竹,展現科技與工藝交織的文化風貌。開幕當日,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立法委員鄭正鈐、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等多位貴賓齊聚一堂,共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於致詞中表示,「工藝遶境」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工藝文化深耕在地的行動計畫。新竹自日治時期即以蓪草、螺鈿等工藝產業聞名,發展至今玻璃工藝與高科技並行,成為全臺兼具理性科技與感性美學的代表城市。她特別強調,展覽雖為「遶境」系列最終一站,卻是另一階段的開始,未來將由「臺灣工藝季」活動接棒持續推動,讓工藝成為促進地方創生與文化永續的關鍵力量。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則指出,在新竹這座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城市,我們看見從資深工藝師到地方創作者的共同投入,展現出臺灣工藝多元且扎實的發展脈絡。他感謝文化部指導及四個生活美學館的通力合作,讓遶境得以巡遊全臺並來到最後一站,也感謝各地工藝師的參與與付出,讓每一站都成為當地文化與社區連結的亮點。
 
展覽主場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也在開幕致詞中表示,工藝的魅力就在於其「看似細微卻深植人心」,本次展覽命名為「風動」,象徵工藝如風,輕柔地流動於人與人之間、城市與時間之間。他強調美學館作為文化的場域,將持續推動在地工藝與生活的連結,讓更多民眾能夠透過展覽、體驗與課程認識新竹工藝、參與工藝。
 
立法委員鄭正鈐則肯定工藝中心與美學館攜手合作的重要性,並期盼文化部能促成更多中央與地方合作計畫,讓工藝文化在新竹深耕發展,激發在地社區參與與文化創意能量。
 
本次展覽以「風動」為主題,呼應新竹自然風力與工藝文化之間的對話,展出作品涵蓋螺鈿、玻璃、木雕、纏花、藍染等多元技藝。展品包括國寶級前輩顏水龍的《竹家具手繪圖》與《竹製三層架》,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粘碧華的刺繡作品《登龍門得富貴》,以及在地工藝師陳振芳的螺鈿漆藝與沈培澤的木雕作品等,皆體現臺灣工藝如何在傳統與創新間流轉與演變。
 
除了靜態展覽,展期亦規劃「街角工藝」活動,邀請民眾走入新竹在地工藝品牌與特色店家,體驗工藝融入日常的美感。民眾於活動期間消費滿額並上網登錄,即可參加限量贈品抽獎,提升全民參與度與展覽互動性。
 
本次「工藝遶境」最終章落腳風城,不僅是巡迴的終點,更為地方工藝傳承與創新翻開新篇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也呼籲,工藝不僅是文化資產,更是地方發展的根基;期盼透過本次展覽,新竹的工藝能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年輕世代認識與投入,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繼續共舞,在風的律動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