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生將帶領國父紀念館打造生活美學新園區
發佈日期:2021-02-16
去年(109)國美館爆發「館長夫人干政」以及北美館館長遭柯市長口頭「記過」等爭議事件後,國內藝文展館首長陸續調任或重新聘任,去年十一月王蘭生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升任國父紀念館館長,然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要職掌是在傳統戲劇及音樂團隊,以建構傳統藝術之完整生態系統,並以多元獨特的傳統文化元素,透過宜蘭、高雄傳藝園區和臺灣戲曲中心共同打造傳統藝術育成平台。王蘭生長期服務於文化體系,嫻熟文化事務,除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外,並曾任宜蘭縣政府建設處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故宮博物院主任秘書。以宜蘭傳藝中心發展跨域整合、文化旅遊、技藝傳承的經驗,如何來經營即將屆滿五十年的國父紀念館呢?王蘭生畢業於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具有建築與規劃設計領域專長,曾督導「故宮南院興建計畫」及「臺灣戲劇藝術中心興建工程」執行,職務經歷橫跨工程與藝文專業,他在接任典禮致詞時表示:「國父紀念館目前已成臺北市定古蹟,未來將打開大門,與人為友,未來將秉持這樣的理念和做法,也和藝術家及表演藝術單位共同合作,打造一個更好的展演文化交流平台。」為了能更加了解國父紀念館的未來願景,王蘭生館長在農曆年前接受191ART雲端美術館的訪談,暢談接任以來的心情、汲汲營營的工作內容以及對於未來的擘劃。
王蘭生館長暢談接任以來的心情、汲汲營營的工作內容以及對於未來的擘劃
跨藝匯流的創新整合
王蘭生在宜蘭縣政府擔任建設處長的前後都任職於宜蘭傳藝中心,合計有超過十年的時間,跨域加值是他覺得可以運用在國父紀念館的經驗,王蘭生表示,傳藝中心最早只有一個園區,後來又加上很多的表演團隊,發展也變得比較多元,傳藝中心比較著重在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民俗跟雜技等等,在經營的過程當中,所強調的是傳統藝術人才的培育,而培育的過程當中也提供表演團隊或是藝術家展演的空間,在這樣的思維邏輯下就有一個園區當做表演平台,台北芝山的專業劇場,還有高雄的臺灣豫劇團,組織上就會以人才的培育、展演的平台,觀光遊憩活動的提供,這三大面向的經驗如何在國父紀念館裡來規劃與展現。王蘭生提到前一陣子和館內同仁舉辦了策勵營,請參與的同仁共同思考國父紀念館的現在、將來該如何定位,集結提出的重點想法整理如下:
1.是國父孫中山思想的匯集與重要的發揚地點
2.是一個市民,甚至全台灣民眾一個很好的休憩體驗場館
3.提供很好的藝文表演跟優質的視覺藝術展示場所
王蘭生說,這三個大面向跟我剛剛提到的傳藝中心的一些功能看似有重複的地方,但也有些不同的角色任務,像傳藝中心是比較屬於專業的傳統藝術的傳承,那在國父紀念館的生活美學觀,面對的比較像是普羅大眾,屬於一般市民的生活美學的體驗課程,兩種都是強調所謂的美學教育,但是卻又是不同的類別,我覺得未來在國父紀念館的經營跟管理下,生活美學的推廣將更深化。另外,就是國父紀念館有一個歷史悠久和獨具特色的大會堂,在早期國內沒有這麼多專業表演場所,如今專業表演場所逐漸建設和普及之後,大會堂未來要怎麼定位,這個部份包含前、後台服務的面向周不周延,場館所提供的設備跟硬體能否符合大家的實際需求,這些都要重新再做檢討和思考。而王蘭生過去在傳藝中心的經驗剛好有一部分是在台北芝山有新建專業的台灣戲曲中心,從設計、規劃一直到營建、驗收、營運各個階段都有參與,也就知道劇場的硬體設備跟服務的過程中,需要哪些思維面向,「這我也可以把這個部分納入到將來大會堂的工程改建上面,綜合來講傳藝中心的一些經驗,包含傳承,以及提供給市民一個很好的場所在這個面向上,我大概都可以有一些經驗可以累積跟發揮。」
適逢國父紀念館即將進行「跨域加值公共工程計畫」,今年初將會進行中山文化園區的景觀改造工程,本體的部份和大會堂的設計方案還沒完全定案,施工表定是明年底,但是這還需要經過臺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的審查,過程當中有涉及到法令的規範,還有內部空間的需求,細部設計的內容還會再調整。但是王蘭生表示可以馬上進行的是大會堂的服務,以目前的建築狀況來看,大會堂本身的階梯很陡,從民眾來看表演,跟民眾入場的服務面向,王蘭生認為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包含導引、帶位、安全的管理上面,「我覺得有一些已經運作很成熟的兩廳院的前台服務跟專業劇場的服務,這部分在我們有限的人力下,想方設法來做一些改善跟處理。」
王蘭生館長於廖禎祥老師九五書法回顧展開幕致詞
後疫時期與民眾的關係
國父紀念館屹立在臺北市東區已近半世紀,曾帶動臺北市東區的繁榮發展,更成為許多民眾生活中的一部份,不論有沒有疫情發生,國父紀念館絕對會是臺北市,甚至是對全國而言很重要的一個室內跟戶外兼具有提供服務功能的藝文場館,整個國父紀念館的範圍都包括在中山公園裡面,公園包含國父紀念館本身的四周迴廊,都算是戶外跟半戶外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不管是晴天或是刮風、下雨,都能夠提供給民眾很好的活動場所,王蘭生提出他的觀察,不管春、夏、秋、冬都會有民眾從一大清早就來到園區內,有晨運或是打太極拳或是跳舞的民眾,中午過後一直到下午,年輕學子也會在迴廊周邊跳街舞,父母也會帶著小朋友來遊玩,到了晚上更有情侶來散步等等,所以園區內是非常動態的,所以在這樣的活動裡面有兩件事情一定要被思考到,第一個就是說,在疫情時代能提供戶外活動空間就很重要,其實戶外活動的空間會比室內稍微安全,而且人跟人的距離有一段緩衝。以臺灣目前防疫成效來講,在安全距離的程度以上其實可以不用戴口罩,所以國父紀念館就可以提供給民眾一個很輕鬆,也仍然維持可以活動的場所。第二個就是中山公園即將要整建,有部分工程即將在二月二十四號就會開始動工,所以也要分批將影響的範圍控制在不影響民眾活動的前題做工程的管理,就會妥善去規劃工區的範圍跟圍籬施作的範圍,一定要確保民眾可以輕易的進入到公園來做活動,隨著工程的進展,施工圍籬的移動也確定要維持這個標準,而且王蘭生也提到不能影響到今年度已經確定的的金鐘獎、金馬獎大型頒獎典禮,活動舉辦時會場的莊嚴跟環境的整齊、美觀都不能受到工程的影響,這就要做工程期程的調整。
國父紀念館館體裡面提供了室內的展覽空間跟小型的活動場所,王蘭生也表示,室內空間就一定要配合國家防疫政策,絕對會落實戴口罩、量測體溫的要求,同時也會思考在後疫情時代,館內的展覽能否讓民眾不用到現地,而是在家裡面就可以看到展覽的內容,目前有很多國內外的經驗,像是故宮或是一些國外的博物館經驗,就是用線上虛擬的方式,透過網路連線把展覽很輕易的帶給民眾。這個部分國父紀念館也曾經做過兩檔線上展覽的案例,王蘭生認為將來一定可以繼續發展,當然也許會有人說,我看展覽還是要親臨現場有視覺感受或者是震撼,絕對會比那個透過網路來的真切,那我們也可以並行不悖,隨著科技的進展,這些視覺效果都會越來越成熟,聲光影音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視,我們也要開始做。
王蘭生館長於「童心.鄉情—劉興欽88回顧展」開幕活動接受記者聯訪
多角化經營的規劃
近年來全球經濟趨緩,各國博物館的經營方式逐步改變,有些以創造文化品牌的方式持續深耕、有些則與企業進行品牌聯名合作,擴大行銷宣傳,對於多角化經營方向王蘭生在受訪時表示這個主題很有趣,在策勵營中已經有針對這個主題加以探討,其中有一個主要的面向,是如何用有趣的方式來展現國父紀念館的特質,尤其是館藏,甚至要開發出一些文創商品或是跟企業的結盟與連結,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國父紀念館的特色跟館內擁有什麼,大致上來說,館內有孫文學說,也有國父的字跡,也有曾經在館內辦展或邀展的畫家留下來進入館藏的,各種類型都有,有油畫,有水墨,有書法,甚至還有一些是國父紀念館特別委託創作的畫作,例如有抗戰時期的空戰油畫,這部份王蘭生特別有感而發的說「而且以我的年紀來講,我一看就知道這是霍克三的飛機,筧橋英烈裡面的空戰,對我來講就覺得很有吸引力,這些都在我們的典藏品之列。」那除了典藏的畫作跟文獻之外,國父的形象也是重要的元素,可不可以把國父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或是他本人的一些形象等等做一些處理或者是授權,讓他能夠更輕易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也許會有商機也不一定。
王蘭生接著說「另外我們還有很有特色的建築本體,王大閎建築師的本體建築作品,這裡面還有很多設計元素,比如說被列為古蹟元素之一就是我們的樓梯的扶手的欄杆,其形制是如意型,那這些東西其實都可以開創,我們甚至還想,因為我們將來館體本身會做維修,那有一些屋頂層的小漏水部份要處理,所以那個屋瓦會全部更新,那我們若把這些屋瓦都丟掉會很可惜,我們就突發奇想,把瓦留下來變成小碎片,都會變成文創商品,這些東西都可以想。」建築更包括國父紀念館的本體跟園區環境,若有企業要來拍汽車廣告,要拍婚紗,王蘭生覺得可以更加開放和大膽一點,也可以直接跟企業談合作,「我們歡迎品牌來拍廣告,歡迎來拍電影,講故事,用中山公園場景來訴說任何好的故事,我們都會鼓勵。」最主要的還是同仁和他都要絞盡腦汁,把路子走的更開闊一點,也聽聽大家的想法。
國父紀念館給人的形象有一點新舊交融,或者是老少兼有的現象,這裡有老人家在下象棋,有老人家在這裡打太極拳,又有很年輕的學生會在這裡跳街舞,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很衝突,但是又感覺到很融合,很和諧的一個場景,王蘭生認為有這種氛圍跟環境的地點不太多,館內同仁也很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所以有一個策略隱約可以看見,就是我們要用年輕的手法去詮釋老故事,怎麼詮釋要再去想一想,但一定要讓年輕一輩喜歡國父紀念館,不僅喜歡它的空間,不僅喜歡它所提供的展覽內容,如果有可能也要他們能夠喜歡孫文的思想,「因為我覺得這是國父孫中山也是國父紀念館的核心價值,沒有這個價值就不稱之為國父紀念館,而是一般的藝文場館,那就跟原始精神就不大一樣,其實,我覺得新舊交融跟和諧共存,大家要更用心也要用比較開放的心胸去面對這件事情。」
國父紀念館設計原圖存檔相片(本圖片由國父紀念館提供)
藝文展覽數位化與未來展望
藝術展覽隨著結合尖端技術,如虛擬或擴增實境(VR/ AR),線下混合實境(MR)沉浸式閱聽技術等持續在進行數位化擴建與轉型,國父紀念館先前做的「翰墨舞霞天-薛平南書法篆刻」、「天韻.心景.張伸熙水墨」兩檔線上展覽比較屬於初階的線上看展,就是點進去之後可以看到基本介紹、作品資料等等,國外有些可以循著展場的軌跡,結合多媒體影音,或是透過數位載具觀看AR,然後再跳出來,現在高科技其實有更多種的可能,線上可以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任何時間都可以看,接下來結合5G時代,王蘭生說「我覺得可以有太多事情可以發揮,甚至你可以將來有些什麼裝置,你直接點進去,一直都呈現在你眼前,或是同時間就會聽到導覽,然後又看到展覽的內容,然後又有多層次的呈現,當然這些都還是想像,但國父紀念館可以從哪一部分開始做,我覺得是第一個還是展覽要夠精彩,以目前國父紀念館最重要的展廳是中山國家畫廊,一年八檔次的展覽就全年來講,平均一檔約一個半月其實還是過於密集,假設說展覽要精緻又能夠結合線上,再加上多媒體導覽,突破時空限制,其所花費的時間跟成本效益,我覺得檔期可能要再拉長一點,而且內容要更豐富才能夠符合這種成本效益。那所以展覽要夠精緻、夠有深度、夠精緻,點閱率也才會高。那同時,我們在考量常設展,常設展就是一樓大廳左右,長年擺在那個地方,然後內容大概很久都沒有動過了,那我們配合即將到來的全館的整修,現在已經啟動未來常設展的策展構想,大家集思廣益,面對目前的世界展覽趨勢,一定要結合多媒體,甚至是情境體驗,所以剛講到的各種可能高科技的感受度,希望能在這兩個展廳裡去提供很好的展示方式,跟內容一樣,回歸到一個展覽的吸引程度,內容還是最重要的關鍵,內容要夠扎實,我們目前正在構思常設展的是,一定是跟國父有關,跟這個建築本體有關,或跟市民生活有關的。跟國父有關的會是生平革命的過程,經歷過的歷史事件、那就可以講很多故事。而這故事也可透過科技的展演方式,或是讓你身歷其境AR、VR的方式去做體驗,可以現場體驗也可以在家裡做體驗等等,那舊建築本體的常設展的內容則更多,你可以透過很多種方式去做建築本體的介紹,類似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古蹟轉型成為新興文藝地標的成功案例來思考和討論。」
另外針對現階段的數位化跟未來的展望,國館有很多的典藏品,包含研典組的一些文獻跟史蹟的資料,那都已經有在數位化。其中有一項是配合文化部的政策,典藏品數位化的政策也逐年在做,還有修護典藏品,包含油畫、水墨、書法然後也將之數位化,數位化後還要包括詮釋,齊備後就由同仁做適當主題策展,若數位化做的越精緻、解析度越高,則在未來再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除了高解析數位保存之外,未來在線上展覽還需要重視兩個面向,線上展覽的永續經營以及數位版權的所有權,不論是國館的館藏品或是藝術家捐獻的創作,都是國父紀念館重要的典藏品,數位保存的視覺著作權也必需是國館所有。
王蘭生館長對未來數位化策展整合有許多期待
年度推薦國館必看展覽
拿出全年度的展覽計劃表,這對王蘭生來說可是津津樂道的一件事,琳琅滿目的經典大展其實很多,如果要講,全年都是很棒的展覽,「不過我還是先推薦中山國家畫廊全年度的八檔展覽,那八檔展覽有書法、水墨、複合媒材、雕塑,原則上都是大師級,有前輩藝術家也有資深及當代的藝術家,現在正在展的就是廖禎祥老師九五書法回顧大展,廖禎祥老師除了書法很專精之外,他把練習太極拳的氣韻導入書法裡面,其實是還可以讓觀者有很多體會的。接下來的陳朝寶老師,畫封面很細膩、精緻的畫人物畫、美女等等,跟大家想像當中可能不是那麼常見的畫風的一位畫家,接著還有張克齊、趙春翔、程代勒的工筆及彩墨,蔡明讚、施春茂的書藝以及蒲添生110歲紀念展,總之我會推薦中山國家畫廊的這八檔展覽都非常值得來看,當然還有其他的展廳的展件,有些是一般民眾的申請的展覽,也有一些是透過今年度徵選來的展覽,鼓勵大家都來看展支持藝術創作。」
「另外大會堂的活動也有很多,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度一開始,原定和台北愛樂電台合作的節目就暫停了,後續的目前為止都還是會持續進行,包含已經演出的樓蘭女,接下來舞蹈音樂劇還有巧虎大型舞台劇、愛麗絲夢遊仙境、公主百分百、羅密歐與茱麗葉二十周年國際巡迴演出、布里亞特舞團巡演、小王子奇幻舞劇、莫斯科奇幻小丑劇團,還有日本飛行船劇團、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臺灣懷舊電影音樂會、金鐘獎、金馬獎以及多場個人演唱會、全國的舞蹈比賽..等等,有很多國際性的演出,只要不受到疫情影響,都非常適合小朋友和全家來看的。」
王蘭生在上任致詞時提到:從易經中學習到「同人卦」及「大有卦」是一體兩面,代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同樣是人,理當大家都有同樣的核心價值與文化理念。王蘭生當下期許將國父紀念館打造成一個更好的展演文化交流平台,而如今國父紀念館不只肩負著兼備文化教育之任務,更要引導民眾去瞭解過去、認識現在和進一步探索未來,持續著新舊交融跟和諧共存的全方位角色,尋求符合新時代的自我定位,可以預見的是,即將推動的「跨域加值專案計畫」,將借重王蘭生豐富的專業歷鍊,把國父紀念館打造成為「跨域整合、藝文觀光」的生活美學新園區。
國父紀念館即將推動的「跨域加值專案計畫」打造成為「跨域整合、藝文觀光」的生活美學新園區(本圖片由國父紀念館提供)
(藝文報報新聞專訪 / 鄭鈞隆撰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