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觀看璞玉創作者的努力
發佈日期:2021-10-17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至今已邁入第12年,108年起比賽開放不限創作媒材與提高報名件數,由多件作品來觀看參賽者的風格與獨特性,作為比賽評審的方向,今年度得獎者5位「璞玉獎」為林庭如、廖芝瑩、李采恩、陳禾云與洪俊銘;7位「入選」為湯双進、鄭君朋、陳欣宜、施承妤、許文昌、林順得與高正幸,10月16日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時也在游藝堂舉行頒獎典禮。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張惠珠副司長在致詞時表示:「藝術人才是我們文化藝術發展的根基,文化部這些年來一直不斷的在努力建構一個比較好的藝文環境,可以培養藝術家有更好的創作機會,這麼多年來文化部在支持生活美學館推動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這個計畫,其實已經培養出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同時提到可以藉由生活美學館後續的工作坊進一步瞭解藝術產業應該具備的相關法律知識,讓藝術家在創作完美作品的同時也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同時也是藝術家身份的林欽賢擔任本屆評審委員之一,他在致詞時特別提到:「我當時大概十幾、二十幾歲、坦白講有點太過自大,其實不是很在乎這些獎項,但是,當我退伍出社會之後,其實奇美獎給我很大的幫助。當時他一年贊助的金額大概是二十四萬,以當時的經濟水平一個月兩萬塊的生活費對我來講是夠的。」他也指出,其實藝術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也就是說,每一個個人都跟群體脫離不了關係,所有得獎者很可能是在接受社會的贊助來發展自己,但這也是一種被寄託的責任,「有一天,我們可能要記得用我們的藝術才華,來表現出對社會的認同。」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在致詞時說:「璞玉發光十二年來的平台要怎麼樣發揮它的效能呢,因為各位藝術家都在發熱,那要怎麼發光呢?那我們就是要用這個平臺來把它抬高,希望你們能夠被看得到,這就是發光,基本上它是一個輕推的理論,就是我們可以讓各位透過這個平臺能夠除了跟自己對話,也跟社會對話,所以這就是生命共同體,在哲學上就是論述。」葉館長接著表示:「文化部認為,得獎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也就是開啟你們的行銷,還有品牌建立的一個開始,畢竟除了你面對你自己以外,還要面對市場,還有你有責任把你的論述講得更清楚,所以今天很恭喜各位,你們在這個平臺上面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可是最重要就是絕對不要放棄。」
葉館長也勉力所有的得獎者,在往後的創作中能夠達到文化部部長所講的三感一力。即是透過創作語言來梳理我們台灣的歷史感,然後找到跟這個歷史有關的價值感,再來就是要走出國際,還有要勇向國際發聲的國際感,可以看到在地跟國際的那種激盪在裡面,最後就是要看到各位創造力的展現,「我們會很驕傲台灣的藝術家,真的是具有國際創造力,而且有歷史感、有價值感。」
「璞玉獎」得獎人林庭如說:「我所創作的微光是透過世代的情緒觀察,它存在於每個載體之中,其獨特到無法用一個名詞去形容,但這個光芒一直都存在,只要你相信它,這個光亮會破除一切的照耀出來,展現出每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在獲得得獎肯定後,她仍會持續去去創作這個主題,透過不同階段的生命歷程去找尋世代情緒的最深層部份。另一位得獎者陳禾云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之前創作的風格是比較偏向插畫類型,相對藝術性會比較少,為了參與這個競賽而調整創作的方向,我會覺得往藝術性去前進會比較有開創的未來性,因為藝術它不是那麼容易讓人看透,它需要有一些昇華或是內涵更深層的一個層面,在裡頭有一個完整的脈絡來陳述,所以我接下來的創作會以臺南的故鄉以及我參與的一些儀式,再加入些生物演化的方向去做一個發展。」同時她也感謝和期許主辦單位「我覺得好像人生解鎖了一項成就,因為璞玉發光它是一個非常完整且有規模的比賽,包含在藝廊的媒合對於我們藝術家很重要,因為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往往不善於表達及行銷自己,有璞玉發光平臺的協助,讓我們的作品可以更容易被看見,讓普羅民眾也可以瞭解我們創作的初心還有發想的呈現方式。」
國內疫情逐漸趨緩,110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第二站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三展覽室展出,展期為10月13日至11月7日歡迎大家把握這次展期前往欣賞今年度優秀的得獎作品,因為有大家支持,也是鼓勵藝術家持續創作的原動力!相關活動資訊可至「璞玉發光」活動官網( https://artlight.nhclac.gov.tw )和「璞玉發光」FB官方粉絲團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張惠珠副司長致詞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林欽賢致詞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致詞
左起「璞玉獎」得主洪俊銘、廖芝瑩、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張惠珠副司長、「璞玉獎」得主陳禾云、李采恩、林庭如
(藝文報報新聞採訪/攝影/鄭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