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國寶王清霜、社運詩人李敏勇、指揮大師呂紹嘉 榮獲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
發佈日期:2022-01-18
文化部公布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由王清霜、李敏勇及呂紹嘉獲此殊榮。文化部長李永得親自致電向三位受獎人道賀並表示,三位受獎人在工藝、文學及音樂領域有傑出表現,對我國文化推廣及交流有深厚貢獻,實足令人感佩。王清霜,1922年出生於臺中神岡,1941年赴日深造,師承和田三造、羽野禎三、河面冬山等大師,返國後以膠彩及雕塑作品入選1946年第一屆全省美展。1954年王清霜與顏水龍共同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現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積極推動發展臺灣工藝特色文化。王清霜致力漆藝創作及教育推廣,至今逾80年,專注於精進漆藝技術,以繁複的高蒔繪技法著稱,亦為臺灣最早到日本接受完整漆工藝教養及訓練的工藝家,無論是從事產品生產或工藝創作,技藝精湛,榮銜殊異。「擇一事,執一生」已成為王清霜的工藝精神印記,百歲王清霜的工藝生命史,代表的也是臺灣工藝發展的百年近代史。
王清霜曾擔任第一屆臺灣漆文化協會理事長及第一屆中華民國傳統匠師協會理事長,並於1997年獲得日本明治神宮「漆之美展」特別獎、1999年獲頒第七屆「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07年榮獲第一屆「國家工藝成就獎」、2010年獲文化部認定首位重要傳統工藝「漆工藝」保存者(人間國寶)、2014年獲頒第三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2016年獲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李敏勇,1947年出生於高雄旗山,1960年代末開始創作,以詩作為主力,是戰後影響臺灣文學甚鉅的笠詩社世代代表人物,跨足小說、散文、評論、翻譯。李敏勇的文學具有強烈社會情懷,其亦投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獲評為臺灣戰後世代構築「文學山脈」的重要人物。1991年李敏勇號召1947年出生的藝文界、學界、政治及社運界等同齡人士組成「四七社」,投入籌備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著作《覺醒與再生》、《重建與改造》兩書,即為1990年代推動之紀錄。李敏勇各項社會實踐,皆有明確的見地並富有詩意內涵,更顯其行動背後的人文理想,是臺灣最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之一。
李敏勇曾任笠詩刊主編、臺灣文藝社長、臺灣筆會會長,並於1980年獲《巫永福評論獎》、1992年獲《吳濁流新詩獎》、1998年獲《賴和文學獎》、2007年獲《國家文藝獎》、2012年獲《王康陸人權獎》、2019年獲《臺灣文學家牛津獎》、2019年獲《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獎。
呂紹嘉,1960年出生於新竹竹東,1994年獲邀指揮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在臺灣的兩套曲目演出,卓越的表現獲國際媒體一致讚賞,邁向其國際指揮之路,與各大交響樂團皆有密切合作。2010年返臺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帶領樂團到東京、巴黎、米蘭、柏林、上海等城市巡迴演出,並於2021年至2022年樂季起,被授予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頭銜。呂紹嘉本著「精緻、深刻、悸動」的信念琢磨出樂團多變細膩的音色與深刻撼人的表現力,並以主題化且多元性的精神規劃樂季節目,整合跨越風格與時代的曲目,並引入二十世紀以降之西方經典音樂作品,提升臺灣對古典音樂的鑑賞水平與視野。
呂紹嘉曾於1991年榮獲義大利「佩卓地國際管弦樂團指揮大賽」(Concorso Internazionale per direttori d'orchestra, “Antonio Pedrotti”)首獎、1994 年獲荷蘭「孔德拉辛國際指揮大賽」(International Kirill Kondrashin Competition for Conductors)首獎、2004年獲頒象徵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邦文化最高榮譽的「彼得・科內利烏斯(Peter Cornelius)獎章」。
文化部表示,三位受獎人在工藝、文學、音樂領域,都有輝煌成就;此外,更主動向國際推廣臺灣藝術文化,使世人認識臺灣文化之美,促進藝文人才交流,對我國藝文推廣貢獻良多,獲獎實至名歸。
行政院文化獎為我國官方主辦等級最高的國家文化獎項,藉以表揚我國傑出藝文人士的終身成就。其評審作業程序嚴謹,先以書面提名後進行書面初審,經至少三名評議委員書面初審同意,再提請評議會進行決審會議,經三分之二以上之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同意通過後,報請行政院長核定。後續將由行政院長親自頒授文化獎章、證書及獎金予受獎人,以示尊崇。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人間國寶王清霜藝師(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為詩人李敏勇(李敏勇提供、吳志林攝影)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呂紹嘉(圖片來源:國家交響樂團官網)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