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梁永斐要帶領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動全民美學運動

發佈日期:2021-02-22

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去年(109)被指館長夫人干政,前館長自請借調期滿不再續任,隨即神隱不再出席公開場合,旋即引發外界極大爭議之際,文化部迅速核定新任館長一職由原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接任。梁永斐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服務公職三十餘年,曾任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文化部參事、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副處長等職,也曾服務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等單位,行政歷練紮實,溝通協調能力頗受讚賞,在公務之餘長期沉浸於書法創作,是公務體系中少數兼具行政能力及藝術素養的人選。
 
在短短的國父紀念館兩年任期,梁永斐充份展現出創意和巧思,屢屢出現創館以來的「首次」記綠,例如首次策劃女性藝術家典藏品展覽「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逸仙足跡」;首次以青年書法家為主題自行策劃展覽「書寫我的家 青年書法家邀請展」,首次將國館二樓東西廳作為展覽場域,並首創紋身貼紙紀念品;「2019年『中山青年藝術獎』得獎作品巡迴展」於臺南、臺中、金門展出,首度協助中山獎得主參與「2020 ART TAICHUNG臺中藝術博覽會」,協助媒合畫廊,打造藝術經濟平臺;首次規劃利用中山公園綠地舉辦三場音樂饗宴;首次在大會堂辦理文化講座,邀請億光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暨聲樂家簡文秀主講「情深依舊」;將國館典藏品於苗栗、彰化、屏東辦理「寶島藝韻—2020國立國父紀念館館藏巡迴展」,建立館際合作策展;成立影音小組拍攝展覽宣傳短片,嘗試透過網路提供民眾嶄新的觀展體驗。
 
國美館擁有三層樓高以及各種不同形態及大小的展示空間,所有展示空間皆採東西向延展方式,部分的展示空間挑高近六公尺,美術街更是挑高達十一公尺。展示空間設計靈活適合各類型展覽與作品展示,包括規劃常設展、主題特展、國際展、雙年展、新媒體藝術等之展示,有一座三百六十度環景數位影像的展示空間,提供數位聲像作品及跨領域藝術的展演。美術街橫貫連結一樓各展覽室的公共空間,適合展示雕塑、裝置藝術等類型作品。國美館近年身負重建臺灣藝術史、美術園區躍昇等重任,文化部期望借重梁永斐豐富的經歷以及書畫藝術家背景,為國美館再開創新面貌。梁永斐館長在接任三個月後接受191ART雲端美術館的訪談,言談中可以感受到梁館長的創意和夢想愈加豐沛,他的理想是將立足於臺中的國美館,扮演串連館際及跨界合作的領頭羊,進而推動全民的美學運動,以在地化結合科技走向國際。


梁永斐館長在公務之餘長期沉浸於書法創作,是公務體系中少數兼具行政能力及藝術素養的人選
 
打造學習型組織,建立優質組織文化
 
梁永斐期許自己要在上任三個月內將新的組織文化建立起來,他提到:天底下沒有不可以用的人,我來的時候沒有帶任何一個機要,沒有私心,因為這些員工眼睛都在觀察,彼此要能夠尊重和信任對方。所以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要說到做到,才能行動。梁永斐認為國美館經過風波之後,建構優質團隊的重要刻不容緩,所以在上任致詞時提到要打造「3好5共」的工作環境,「好心情、好工作、好團隊,三好的空間。並希望有共同願力、共同信心,共同相信自己,用共同力量達到共好。」而剛到任的梁永斐觀察到組織中存在著本位主義,雖然每個人都很用心的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可是就會忽略彼此業務的關連,「做好自己的事很重要,但也要相互了解彼此的業務,因為這些都是相關的,研究、典藏跟展覽、推廣是一體的,它會是一個運作出亮點的過程,所以系統化的建構很重要,比如說館慶是六月廿六日,同仁也許認為只需要一天的活動而已,但我卻覺得需要一個月,而且對於館慶大展,有三個規劃要點很重要,第一是創新活動的規劃,要去構想亮點,第二是財務策略的規劃,我們內部策略資源不夠,那就要思考引進外部資源,國家的經費有限,但社會資源無窮,第三是行銷策略的整合,整合之後把最好的呈現出來,我現在就在做這件事情,慢慢他們就會瞭解,這是內部運作的整個系統,彼此都有關連,而且這些也都是大家要學習的。」梁永斐接著表示,領導就是用自己的影響力,用自己的專業去影響他們的思維,讓他們願意用頭腦幫組織做事情,「所以我現在需要他們在發想一些活動時要有實質代理的制度,以前都沒有實質代理,負責的人員放假就會出現空窗,我現在要求建立實質代理制度,內部要形成Teamwork,分層負責,所以持續目前這樣的運作,同仁感受就會很明顯發現國美館不一樣了。」
 
其次梁永斐思考到的是外部顧客,他覺得敦親睦鄰是他上任後的重要任務之一,上任第二天,他將各界致贈的花陸續請同仁轉贈給國美館附近的里長,並轉告館長來報到了,讓里長又驚又喜,隔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到園區,跟來這裡晨運的民眾握手打招呼,感謝一大早帶給國美館活力和滿滿熱情,同時也探詢周邊環境的改善建議,列管追蹤改善情形。「我覺得敦親睦鄰做完之後,國美館辦活動他們就比較有感,也都會來這邊參與參觀」。接著就去拜會黃國書立委辦公室以及拜訪市長、副市長,還有拜訪藝術家陳銀輝、何肇衢、倪朝龍、李轂摩、寧可等人,向他們拜年祝福,也計劃安排高齡九十歲以上的陳銀輝、何肇衢來國美館展覽。另外,又陸續上了三個電台,出席台中市媒體聯誼會,梁永斐表示這些關係都需要去連結,企業界的資源也要連結,因為社會資源無窮。


梁永斐館長在「流轉回鄉黃土水作品開箱記者會」致詞
 
持續創新跨界多元
 
「我上任的第一個禮拜,我一個人戴著帽子就出來,然後我就排隊嘗試一下,排隊排了二十分才排到停車位,進來之後看到小孩子跟家人很開心的交談,鋪上地墊就坐著聊天,陪著孩子玩,小朋友非常的快樂,我們為什麼不能建置小朋友的快樂天堂,然後由外而內,再引導他們走進國美館來。」透過親身的觀察,梁永斐發現國美館有許多和國館有相似之處,而國館的創新經驗,他也要在國美館持續發揮點子王的想像力來推動跨界多元,例如音樂淨潤空間到國美館,他表示,美術館不僅僅是視覺藝術的呈現,也要和表演藝術、科技藝術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跟生態,像雙年展這個生態系和動物界、自然界結合在一起,所以所有思考不再只是一個單向的思考,需要跨界多元的,跨界有很多種樣貌,例如舉辦一個活動,不是只有視覺活動而已,「我在國父紀念館請小朋友來演奏,因為國立的單位應該要釋放出表演的空間給表演團體來充分表演,所以跨界多元很重要。還有其他的跨界例如結合文學家、詩人,或是網紅的詩詞作家,看著畫作來描寫文詞或寫詩,視覺藝術跨界文學、跨界表演藝術、科技都可以,跨界只是點子,但是要落實和執行需要更多細膩思考與計劃才能發揮出亮點。

其次,梁永斐要推動的是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主要是打破心牆,因為國立單位舉辦精緻的藝術展覽,就是要推動全民美學,他認為中央跟地方要共同合作,各館所館際之間的合作才能落實,共同來合作辦大展,「我過年後會找各縣市文化局局長,包括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新竹縣、新竹市,先統整各自的典藏品,由國美館來協助他,希望明年可以共同策畫一個典藏大展同時啟動,然後用文化體驗和文化近用權,整個來規劃讓老百姓能夠走進美術館,變成美學推動的全民運動,就從中部做起,這是打破館際、打破縣市,以縣市整合當做很重要的一個計劃。」前輩藝術家黃土水、洪瑞麟的作品陸續返臺,三月份即將推出的順天美術館的大展,各館所的典藏作品,不能典藏後就不見天日,適時應該要讓它呈現,還要加值應用,「所以我們今年會舉辦十大藝術家回娘家,邀請來看典藏作品,如果是前輩的,例如陳慧坤,我們就邀請陳郁秀跟他的孫子等家屬來,可以來談談阿公或是爸爸的故事,做成紀錄片,甚至邀請小朋友來聽故事,也讓藝術家或家屬們來看我們修護的很好,典藏保護的很好,藉這機會來表達國美館的感謝。」除此之外,今年暑假會有五個梯次,每一梯有十位小朋友可以報名,讓他們進到典藏室去進行文化體驗,看看藝術作品的修護,參觀典藏室的教材、機器、科技如何運作等等。不過這項計劃,191ART雲端美術館也向館長建議可以提供給國內博館所碩博班的同學來參與,畢竟典藏、研究、修護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會交由這些博館高材生來執做,聽到此項建議,館長也說他有另一項未來要跟博館所合作的想法,讓他們來實作參與協助策展、典藏、研究,從參與過程中來學習,目前已有和師大在洽談相關作法。
 
另外,針對藝術家叢書,藝術家紀錄片梁永斐也談到需要有更實質的創新作法,「以前叢書和紀錄片在辦完發表會就結束了,去年我就要求今年開始要在六月前,這些藝術家和執筆的人要去辦座談,深度對談分享給民眾,例如到母校,回家鄉去辦座談、講座兩場活動,不是出書就結束,要把成果灑出去,讓更多民眾了解優秀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以及生命淬鍊,才有出版的意義功能,而且也比較能落實到本土,要持續去做,不然出版後都沒有影響力。而影片的部分,第一要能安排到電視台有公播權來播出,第二是館慶的時候,要排出來播出時間表,不能說做完之後就放在書櫃裡面,要定期檢視也要去處理播送,這樣才能延伸它的影響力跟張力,而且要系統性運作。」另一方面,梁永斐也希望能被撰寫或拍片的藝術家,邀請他出生或是生活的當地文化局來商議,請他們可以同步進行策展,出版同時也回歸到故鄉,如此才能有出版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而不是為出書出書,這就是一個創意,一個延伸又有意義的創意才是正確的做法。


梁永斐館長要推動的是沒有圍牆的美術館
 
越在地化,就越國際化
 
國美館的主要型態還是以美術展覽和藝文教育為主,近年來的工程改善計劃如「國美躍昇〜邁向國際級美術館建構計畫」,跟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第一期在今年農曆年後就完成了,第二期也安排在今年要施工,還有館內增設電梯及電扶梯過年前也已完成啟用,整個工程建構完成後,國美館就相當完善了,梁永斐說: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樂齡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服務跨的很廣,而且要很專業,包括研究、典藏,例如國美館的典藏作品有一萬七千件,我們如何去修復以及要怎麼去做數位加值應用,如何進行研究及策展,都是要很專業的去看待。至於國父紀念館和國美館有何差異呢?梁永斐表示,國館是紀念館的形態,所以除了展覽還有史蹟文物的研究,而國館的展覽比較是租借場地的形式,沒有策展人,但國美館有國際大賽,有雙年展,所以要有專業的策展人以及策展團隊,還有藝術銀行的任務是要培養及支持年輕藝術家,所以要典藏,要去租借,要把作品送到國外去,跨的弧度會比國館更大,「以前在國父紀念館,我把典藏作品送出去展出,我把中山青年藝術獎的首獎也推出去,今年國美館的全國美展,目前還在規劃要分成兩的類型或主題,再到兩個館所去展覽,讓藝術作品的能見度更大。」梁永斐希望館和館之間能夠打破界限,例如:席德進今年逝世四十周年,明年是一百歲冥誕,八月份在國美館展完後會安排巡迴展,到台南生活美學館還有國父紀念館,所以他要求以後的展覽都要去思考館際合作的部分,梁永斐希望儘快建構館際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擔憂如果沒有從中部這邊集合一起出發把整個美學運動做大,要怎麼推動到全國,除此之外,還有所謂館跟館之間的定位問題,都會區的美術館都要走當代藝術,走國際展覽,他認為這方向並沒有錯,但是梁永斐也認為:你越在地化,就越國際化,當你越關照在地的藝術家,把作品數位化或是用8K影音介紹,用沈浸式導覽,傳統加創新,當代加國際,然後把科技導入進來去行銷國際的時候,相形之下會更能彰顯出它的力量。
 
至於未來策展的主題要如何選擇和取捨,梁永斐表示會責成相關同仁,先爬梳比對歷來的研究主題,包括國內、外,以及和其他美術館、博物館的研究主題交叉比對,再去思考國美館的研究主題要如何定義,有無獨特性和未來性,另外展覽的部份,也會請同仁去爬梳這幾年的展覽主題比例,如當代和一般藝術的比例、兩性、國際、國內、各類型的比例情形,以做為後續的決策調整,國美館也有二十六位諮詢委員,在各委員的心目中國美館有什麼需要改善和建議,都會列為政策參考,梁永斐說:我覺得傾聽是很重要,要聽本音也要聽弦外之音,一定要跟外界接觸,才能做更好、且符合理想的決策。


梁永斐館長在「如光隨行–洪瑞麟作品開箱記者會」接受媒體訪問
 
豐富數位展覽提升文化近用權
 
梁永斐表示,縱使沒有疫情的因應,國美館本來就要發展線上,因為沒有國界之分,其實國美館做了最多的線上展,包括三百六十度作品的解說,都是國美館首先推出。而當今美術館不但要承續既有的典藏藝術品工作,也要提供社會大眾參觀、多元服務、教育傳承,甚至提供休憩、觀光、心靈撫慰等多功能的場域,提供民眾與藝術品面對面的直接的接觸。數位網路的發展更進一步無遠弗屆傳遞更多層面的服務,以多元性和開放性提升民眾對藝術的認識,多重媒介與管道的推展,在無形中也創造出新的場域,國美館不僅是臺灣美術的典藏、研究、展覽的重鎮,更強調空間與資源的開放性、普及化與價值共享的理念,讓民眾樂於親近國美館。面對後疫情時代,透過正確培養民眾防疫的習慣和措施,仍可以正式展示各種型態的美術作品以饗觀眾視覺,然而,許多展演的互動也因為疫情的關條,須要發展線上或零接觸的模式,為了突破國際性展覽因疫情的藩籬與限制,國美館一連製作了許多不同型態的線上觀賞模式,增加更多線上閱覽的資源,並且更著重數位5G時代的社群媒體行銷運作,將展覽推播到更多的地方,甚至超越國界突破許多鎖國或封鎖之地。以「第19屆國際版畫雙年展」為例,國美館製作了三百六十度環景VR線上藝廊、線上頒獎典禮、線上藝術家座談、線上展覽導賞等多種數位樣態,讓民眾在家驅動手指,便能一覽無遺地遊走於展覽現場、或者是參與頒獎典禮與座談,聆聽藝術家們對於作品的導賞和介紹。接續下來在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典藏主題展,也將以同樣的模式,增加數位性的線上資源或互動性工具,這些對於未來的藝術觀賞來說,雖然未必能完全取代實際到訪美術館所感受到的空間氛圍與實際藝術作品的觀賞感受,但另一種視覺感官如虛擬實境、線上瀏覽等,勢必都會是未來美術展演型態的一種必要形式及推廣模式。國美館也透過Google文化學院製作展示包括雕塑園區、資料中心、兒童繪本區等五間展示區及一百五十件典藏作品的介紹,只要在art and culture.google輸入國美館即可在全球網絡上被看見。
 
國美館在原二樓資訊轉運站改建為「VR體驗區」預計在今年十一月完成,在該空間內,配合虛擬藝廊意象,提供觀眾穿梭體驗於館內自製VR(虛擬實境)作品及購置國內外授權的經典VR作品中,並以新型態科技方式360度拍攝重要展場以進行數位保存紀錄,主要的建置目的是為建構「未來美術館」VR虛擬藝廊、展間與體驗空間,深化國內VR Museum的美學概念,整合美術館教育與數位資訊功能,以「總體經驗」拓展對美術館的想像,提供超越感官、時空限制的沈浸式深度體驗。美術館透過VR科技實踐新媒體藝術提供觀眾新的體驗服務,使觀眾進人虛擬大廳及展間時,不僅能擴展視域,亦能深入了解作品的意涵。而整個VR藝廊以凸顯館藏特色著重在臺灣美術各媒材類別發展脈絡與藝術家完整系譜建構的面向,讓觀眾進到畫作中仔細欣賞這些雋永的作品。在VR藝廊虛擬大廳建置內容有本館經典五件作品:林玉山《故國追憶》、林之助《炊煙》、鄭善禧《春晨景》、連建興《海角樂園》、郭雪湖《萊園春色》做為展示。虛擬展間,則選用席德進、劉其偉、陳怡潔三位藝術家創作元素自製三支VR作品,觀眾可以自由穿梭在空問內欣賞作品。在不久的將來,當民眾從進人國美館實體空間開始,可先行體驗國美館實體現代化的外觀風格與內部作品展覽空間後,再前往漂浮島城的「VR體驗區」,有「實」與「虛」穿梭轉換的感覺,當觀眾戴上載具,引導觀眾以VR為媒介,進人虛擬世界,體驗漂浮島嶼與VR作品。
 
不過梁永斐認為,其實應該要透過網路建構更大的平台,做更多的事,而不只是去做一些展出,「我覺得國際化的腳步要從國際的網路開始跟出版開始做起,爬梳出來透過語言讓國際接軌,要國際接軌,是要變成國際的美術館開始,這裡包括翻譯能力、志工能力、語言能力,我們辦展有哪些需要行銷國際的,不是只有為展覽而展覽。」目前藝術銀行有和國際接軌,用大師推薦將作品送到國外或駐外單位來展出等等達到國際曝光的機會,藝術銀行的資料庫是行銷國際很重要的一環,要跟國際接軌需要各種語言的輔助,才能透過選取、互動來建立對話。


國美館典藏臺灣美術從十七世紀至當代作品超過一萬七千件
 
全面整合厚植文化創造力
 
當今美術館與創造力息息相關,國美館除了以創意或創新方式舉辦展覽,更在豐沛的臺灣美術作品典藏基礎上,結合設計師創意,擴展典藏價值。國美館典藏臺灣美術從十七世紀至當代作品超過一萬七千件,從藏品創意元素出發的衍生文創,從自行設計到與藝術家、設計師合作食、衣、住、行四個主題及生活小物、文具等之開發,也有和生活工場、大春煉皂、臺北悠遊卡、中華郵政、台中大毅老爺、美國David Howell、順天製藥等進行雙品牌合作開發製作或行銷文創品,品項更包括家具、旅行用品、蓮池悠遊卡、郵票、月餅與柴盒、書籤及養生飲,而在數位圖像授權各層面的運用更是多元。除國美館典藏應用之外,102年起國美館執行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為擴大藝術家作品數位圖像行銷效益,持續就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數位內容申請授權利用作業要點」,辦理數位授權申請業務,鼓勵各領域產業進行學術研究、推廣、教育、出版、衍生品設計及開發等用途。從服飾設計、生活用品到學校課本,例如翰林出版社申請作品圖像作為國中藝術教科書,以藝術銀行購藏作品作為課本內之圖例說明,詳細分析介紹作品形式、創作手法,讓國中生認識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者,極富教育意義,且原作者皆樂見其成,成為藝術銀行圖像數位內容授權的最佳案例。
 
此外,為了推廣藝術銀行圖像授權運用,促進業務開發以及拓展大眾及客戶對作品的熟悉連結,去(109)年以《藝術自由式-布花設計師帶路》為主題,與臺灣設計品牌「減簡手制」合作,共開發製作衍生推廣品,包括聯名工具包、口罩套、口罩收納袋等。設計師挑選了陳伯義、劉芸怡等兩位藝術家的作品,設計了布花與工具包,製作過程歷時一年半,並拍攝成紀錄短片,期待透過與臺灣品牌的合作方式,讓藝術銀行典藏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也讓民眾感受藝術的在地生命力,梁永斐說,今年要怎麼去做,我覺得可以找更大更有創意來進行規劃,他也期待能透過更多的品牌聯名合作,碰撞出精彩的藝術創意。


國立臺灣美術館x台中大毅老爺行旅「日常解芳」茶品禮盒(本相片由國美館提供)
 
年度推薦必看的展覽
 
梁永斐館長推薦今年度必看的重點展覽有:「黑暗之光-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影像之後一湯瑪斯魯夫攝影個展」、「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新的一年,隨著各項建設工程將陸續完工,國美館隨著不同季度將推出許多精采的展覽及活動,以嶄新面貌迎向群眾。因受疫情影響而延後開幕的「黑暗之光-2021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即將在2/26(五)晚上展開,並將以藝術之光象徵,照亮仍被疫情籠罩的黑暗世界,來自國內外的八組藝術創作者,將首先突破國境與疫情的隔闊,一起攜手搭建光影藝術場域。三月適逢美術節,眾所囑目於去年返鄉歸國的順天美術館大批臺灣藝術藏品,「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即將盛大展出。這批作為有史以來第一批完整大批的海外藏品及美術資產捐贈到國家,別具歷史意義與美術價值。這些珍貴的藏品與臺灣歷史一樣歷經不同時代的轉折,終至回到家鄉,其所代表的意義是重尋臺灣藝術史的意義,從順天堂創辦人許鴻源之個人愛鄉意識所啟動的藝術收藏行動,敘說臺灣仕紳及知識分子是如何一代一代傳承自日治時代便開始的文化認同和社會介入行動,投入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創造。另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是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所籌備的國家攝影博物館臺北中心預計於春天對外營運,除了攝博館所籌畫的開館攝影主題展,國美館也將重磅推出「德國當代攝影大師湯瑪斯﹒魯夫(Thomas Ruff)個展,此次個展是藝術家重要代表性亞洲個展,此次除了以「影像之後」的展題來標誌湯瑪斯魯夫不再使用相機攝影的後攝影實踐,更是藝術家首次在亞洲發表耐人尋味的新作「中國書」系列,十分值得期待。
 
雖然國際疫情未有緩解,國美館在國際藝術活動的規劃上仍努力維持進行,「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將由臺灣偕同來自東南亞及南亞的策展人共五位一起組構工作團隊,展覽將聚焦在後疫情時代,人類科技發展與自然、生物、生態之間的關係,在今年度的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團隊們嘗試以亞洲未來主義的可能論述,回顧亞洲自冷戰以來的科技想像及各種文化書寫及創作、以及亞洲巨型城市的發展如何折射出過去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而未來由科技技術構築之城又將如何影響/宰制亞洲的身體和文化景觀。新的一年,國美館將持續在臺灣藝術史前瞻目標及關照科技嶄新文化生態與創作發表上,繼續努力,同時也會多元來關注臺灣資深及中青世代的創作者,提供創作者及觀眾更多藝術發展及觀展的美好經驗。
 
梁永斐在訪談接近尾聲時有感而發的說:「我是覺得我個人的特質是在追求價值而不是追求官位,我是藝術家,我覺得要做這個事情,我就是要做到該有的水平。國美館不只要支持資深的藝術家,當代藝術家我們也要照顧,年輕藝術家還是要照顧,整個面向要更加的嚴緊,以前沒有做好的部份,我覺得更要思考去把這些都做好。臺灣這個藝術沃土非常豐沛,這是非常特殊的,有多元包容、多元發展,所以獨特性很強,再加上我們的數位科技也很強,跨界整合勢必要做,才能真正推動全民美學讓臺灣藝術走向國際。」


梁永斐館長(右二)陪同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右一)在國美館典藏室「如光隨行–洪瑞麟作品開箱記者會」聆聽蕭瓊瑞教授(左一)導覽作品

(藝文報報新聞專訪 / 鄭鈞隆撰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