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國美館「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圓滿開幕

發佈日期:2021-08-08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展覽已於110年7月24日開放參觀,8月7日辦理開幕式活動,但因颱風侵襲連日豪雨,致高鐵南下苗栗路段遭土石滑落影響而停駛,兩位策展人廖仁義教授和劉碧旭教授以及同行的師大美術系系主任白適銘教授只能在台北車站進行視訊同步,現場由國美館梁永斐館長主持,到場貴賓有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黃國書和張廖萬堅兩位委員、臺南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藝術家謝里法、倪朝龍等人到場祝賀。國美館於疫情期間,遵守中央防疫規範的人數限制之下,舉辦實體和線上開幕式,線上採國美館官方Youtube頻道進行同步直播,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讓喜歡展覽的觀眾可以一起上線共襄盛舉。

文化部李永得部長特別預錄致詞影片:「陳老師是我非常敬佩的臺灣藝術家。我印象很深刻,去年九月的時候,陳老師在大墩文化中心開展,當時老師就帶著我,看他展出每一幅畫,用他的枴杖,很細心的為我解說。」部長接著指出「陳老師在藝術界有極高的成就,但他也從沒有忘記向下扎根,他在師大服務近40年,桃李滿天下,直到退休了,他還大方捐出退休金,成立獎學金,用這筆錢繼續鼓勵學生,在藝術這條路上堅持下去。用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一步一步把臺灣的藝文發展,推往向前,把臺灣藝術這把聖火,傳遞給下一代。」,致詞最後,部長也大力推薦本檔展覽,一百多件作品就是活生生的臺灣美術發展史,大家來看展都能收穫滿滿。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表示,國立臺灣美術館是國家級美術館,是國家藝術的櫥窗和門面,應該代表臺灣前輩藝術家和資深藝術家作為全世界溝通的窗口及重要展覽平台,這次展出最能代表和表現臺灣藝術的陳銀輝老師作品,除了體現立法院及文化部對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的重視,也是對臺灣土地孕育出來的藝術家展現敬意,未來將持續推動與支持相關政策。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辦理這次的展覽主要是對臺灣有貢獻的前輩藝術家致上最高的尊崇,除了籌辦臺灣前輩藝術家為本館成立的宗旨及重點工作外,最重要的意義是體現藝術價值及文化傳承,也是藝術家品德與愛的展現。藝術家用炫爛的一生,滋養出豐厚的臺灣藝術沃土的寫照,這也是所謂「人生朝露,藝術千秋」的具體表現,陳銀輝老師創造藝術的無限價值,也將藝術化為永恆。明年本館會再辦理100歲藝術家的展覽,未來甚至辦理110歲、120歲藝術家的展覽,我希望國立臺灣美術館就是臺灣藝術家的家。最後梁永斐館長稱讚陳銀輝老師是一位藝術教育家,挑李滿天下,無私傳承與奉獻,同時也是國際藝術交流大使,曾到美國、日本、歐洲各國去辦展覽,更是一位慈善藝術家,不僅捐錢給學校,也設置獎學金嘉惠學子。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以陳銀輝老師學生的身份來向老師恭賀,他提到今年八月適逢陳銀輝老師生日,藝術家在90歲時仍能持續創作及辦理回顧展,實屬難得且深具意義。而國美館為重視資深藝術家將陸續舉辦許多個展,把陳銀輝放在第一檔順位辦展,是對陳老師畫品及人品的推崇,陳老師也當之無愧,而這檔展覽有將近一百六十件作品,也是老師目前作品數量最多也是最完整的展覽。而由策展人廖仁義及劉碧旭二位黃金拍檔策展,將陳老師多年作品研究梳理,呈現出一檔完美的展覽。

策展人廖仁義老師以視訊方式致詞時提到,這次策展主題為「取色賦形.捨像傳神」,「取」是代表進取,「捨」是代表捨讓,代表陳銀輝老師一生創作的精神,從「取」到「捨」不是容易的事,因此陳銀輝老師的抽象作品體現更高的精神性及情感性。這次展覽分成七個子題,除了以創作年代來區分,也包含陳老師七個創作歷程,以及形式上的色彩與視點、線條與光影,還有抽象作品中的意境,帶領觀眾細細欣賞陳老師創作歷程中的不同特色跟風格。

藝術家陳銀輝老師說,雖然我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但我還是要繼續畫下去,雖然今天因為疫情和颱風的影響,大家仍排除萬難到現場,非常感動及感謝大家的支持。師母也在致詞時表示,去年九月承蒙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辦了九十回顧展,沒多久,梁館長特地來邀請這次的展覽,雖然感到非常榮幸,但又擔心展出作品重複,於是陳老師在答應後就一直在整理他的畫作,最後整理出1533張作品,從其中挑選出155幅,而這裡面有102件作品是陳老師自己留存的,有53件是來自各方外借,包括許多藏家以及各縣市美術館,只有少部份的作品和大墩展出有重疊。師母接著表示,這次展覽必須要感謝國美館梁館長及所領導的同仁,他們的專業和盡心盡力都非常值得稱讚,同時也要感謝策展人廖仁義教授和劉碧旭助理教授共同策劃,將陳銀輝老師為數眾多作品研究梳理成
七個子題,論述的非常完整,看了非常感動。

「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展出藝術家陳銀輝自1959年至2021年,充分表現出陳銀輝熱愛藝術創作,孜孜不倦的精神,著實令人感佩。策展人廖仁義教授及劉碧旭教授,藉由展覽名稱,呈現出藝術家的創作特色,依據陳銀輝繪畫風格的演變,將展覽分為七個子題,帶領觀眾深入到作品中富含的詩意與意境以及探索陳銀輝「熔舊鑄新」、不斷突破自我的創作世界。本次展覽開幕式正值藝術家陳銀輝90大壽,國美館亦準備了慶生蛋糕和壽桃,期待能集結現場及線上參與的貴賓、觀眾們滿滿的祝福心意,傳達給陳銀輝老師。

從本次展覽當中,不僅可以看到前輩藝術家陳銀輝的藝術創作風格與歷程,也可以窺見臺灣美術史中重要的一頁。國美館期待能藉由呈現資深藝術家的作品,帶領觀眾更加深入的認識臺灣藝術長流當中的每一位重要角色。「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展出至10月3日,歡迎線上預約參觀。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http://www.ntmofa.gov.tw



文化部 李永得部長致詞(預錄影片)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致詞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致詞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致詞

藝術家陳銀輝伉儷致詞

策展人廖仁義老師透過視訊致詞

陳銀輝伉儷(右)與家人在國美館「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展場留影

陳銀輝老師(左3)為國美館梁永斐館長(左2)、蔡其昌副院長(左1)及臺南美術館蘇憲法董事長介紹展出作品

子題一〈壁〉,1960,油彩、畫布,80.5 × 66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子題二〈春〉,1973,油彩、畫布,116 × 90.5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子題三〈群峰競秀〉,1992,油彩、畫布,50 × 60.5公分,私人收藏

《以下資料由國美館提供》

「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展覽簡介
 
陳銀輝是戰後臺灣第一代的抒情抽象畫家,1931年出生於嘉義縣鹿草鄉,1950年畢業於省立嘉義高中,1954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1957年開始任教於母校,1995年退休,遷居臺中。師承吳學讓、廖繼春、馬白水、陳慧坤。熔舊鑄新,海納百川,抒情抽象獨樹一幟,已被譽為「陳銀輝風格」。起步於印象主義,經由後印象主義,進出於現代抽象繪畫。立足於具象,悠遊於抽象,從容漫步於形式、色彩與詩意,能取能捨,創造意境。這個展覽共分七個子題:
 
子題一:深情的色彩
陳銀輝的繪畫就是色彩展現出來的視野。帶著詩人的感性與深情,也帶著科學家的理性與嚴謹,讓色彩做為繪畫活動的基本元素,將自己心靈深處與景物深處的情感與力量,轉變為畫面的視野,成為每一個人眼睛都可以看見的秘境。
 
子題二:抽象的視點
陳銀輝深知視點的移動是抽象藝術改造景物的方法,1970年代中期不受固定視點侷限,讓色彩自己發展運動與空間,自由穿梭成為造形,並讓光線隨之閃爍,營造出動人心弦的抒情畫面。陳銀輝的抽象繪畫充滿表現性,不在於再現景物。
 
子題三:流動的線條
陳銀輝的線條不是再現景物的線條,而是色彩流動的線條。「繪畫是無聲的音樂,讓線條的律動感與色面的節奏感來編出一首美的樂章。因此線的表現是我作品的特色之一。」流動的線條是畫面的抒情元素,能夠引起「神秘和靈性的交感」。
 
子題四:重疊的視域
陳銀輝的繪畫視域來自視覺、記憶與想像。他依照題材的情節內容,將相互可以襯托的不同視域放進畫面,形成重疊的視域,畫面呈現多重文本的互為表裡,他的繪畫作品因此增添了豐富的敘事層次、語境合聲與文化縱深。
 
子題五:時間的光影
陳銀輝的光影不是自然光投射在事物外表的光影,而是藝術家心靈的主觀光影,近似德國美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靈光」(Aura),帶有精神性、歷史性與神秘性,與其說它們是物理時間的歷程,勿寧說是存在經驗的歷程。
 
子題六:詩意的敘事
陳銀輝透過色彩、線條與光影營造出遺世獨立的詩意,讓詩意奔流於多重文本,形成詩意的敘事。許多風景,許多他藝術行腳經過的地方,他以繪畫保存了它們自己的身世風華,也以造境觀點與寫詩筆法布置了敘事的節奏與旋律。
 
子題七:生命的意境
陳銀輝熱愛世界,卻不執著有限物質,而是寄情於無限精神。以自由揮灑的色彩建立個人繪畫風格,而在風格的巔峰,即便是片刻的專注與遐想,他就能夠清淡如水,即使是世界的無名角落,他也能夠獻給它屬於整個宇宙的歌頌。簡樸的畫面,訴說著遼闊的世界。


「取色賦形.捨像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
展覽時間:2021年7月24日至2021年10月3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02展覽室
展覽策展人:廖仁義、劉碧旭


(藝文報報線上新聞採訪/鄭鈞隆)